搭建中法文化交流的友谊虹桥

耿昇

中国与法国是分别屹立在欧亚大陆两极的两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和经济发达的强国,各自以儒家文化与拉丁文化为根基。它们都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作出过重要贡献。

中法两国之间最早的正式交往,是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Ⅸ,1214-1270,后称圣路易)于1253年派遣方济各会会士鲁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ouck,1215-1257)出使元蒙帝国而开始的。他成了由西徂东走过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法国人。他于1255年归国后写成的出使报告《出使蒙古记》,成了西方最早研究东方与中国的宝贵资料,也造就了中法两国君主之间的官方沟通。

中法之间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始自于16世纪末起的明末清初之际。1685年,6位法国"国王的数学家"耶稣会士莅华,组建了"北京传教区",形成了一个"法国传教区"时代,甚至组成了一个"法国科学院"的分支机构。在1552-1800年入华的975名耶稣会士中,有168名是法国人。在1697-1935年在华的964名遣使会士中,除了华人和极少数其他国籍者之外,全部都是法国人。在1659-2004年来华(包括港、澳、台)的1200余名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会士中,基本上全部是法国人。由于他们的在华活动及其寄回国内的有关中国的著述,于16-18世纪期间,在欧洲(主要是法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热"风潮。

18世纪,法国将入华耶稣会士们寄回的资料,分别编撰出版了《耶稣会士书简集》、《中华帝国全志》与《中国杂篡》三套丛书,构成了西方汉学的奠基之作与中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1664年,欧洲的第4家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创建,开始与中国的商务往来。1699-1700年间,法国商船安菲特利特号(L'Amphitrite,海神号)首航中国(广州),打开了中法之间海上的直接贸易,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一大事件。它运来了传教士与西方近代科学产品,运回了中国茶叶、丝绸、陶瓷与工艺品。

1772年,法国入华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Fran§ois Foucquet,1665-1746)将清康熙皇帝赠送法国皇家文库(法国国家图书馆前身)的几百册图书带回法国,形成了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特藏的基础。这也是这两家国家图书馆之间的首次馆际交流。

1814年,法国教授雷慕沙(Abel Rémusat,1788-1832)在法国的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创设了西方大学中的第一个汉学讲座,至今已持续200余年,共有10位教授先后执教,从未间断过。巴黎曾被誉为西方的"汉学之都"。"学汉学,到法国"成了西方学术界的口头禅。

1822年,西方的第一个亚洲研究会——法国亚细亚学会成立,并发行会刊《亚细亚学报》,延续至今。中国始终于其中占有重要地位。1840年,法国教育部决定组建法国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并于1843年开设汉语课程。1890年,法国与荷兰联袂创办国际汉学刊物《通报》,持续至今。1920年,以中法两国总统为最高赞助保护人,利用庚子赔款,法国创建了西方第一家汉学研究所,建成了西方的最佳汉学图书馆,出版发行高水平的《汉学研究所文库》和《汉学研究所丛刊》,至今也从未中断过。在法国的带动下,西方才陆续在大学中开设汉学课程:俄国于1851年,荷兰于1875年,英国于1875年,德国于1912年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学术界派出了大批科考探险团来华,特别是赴中国的西北与西南地区。如伯希和、沙畹、多伦(Henri d'Ollone,1868-1945)、巴科(Jacques Bacot,1877-1965)等人。他们在中国发掘和搜集文物,都具有不正当性。但这些文物也形成了中法文化交流的资料宝库。

20世纪30-40年代,为了方便分别对收藏在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中法文资料整理编目,特别是对敦煌写本的整理编目工作,两家图书馆决定互换专家协助对方工作。王重民先生到了法国,杜乃昂(Marie-Robert Guignard)来到北京。这是中法国家图书馆层面的又一次交流。

提起中法文化交流,一个个法国的明星人物便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雷慕沙、儒莲(Stanistas Julien,1797-1877)、沙畹(Ed•Chavannes,1865-1918)、马伯乐(H•Maspèro,1883-1945)、伯希和(Paul Pelliot,1883-1945)、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韩百诗(Louis Hambis,1906-1978)、戴密微(P• Demiéville,1894-1979)、石泰安(R•A•Stein,1911-1999)、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魏丕信(P•E-Will,1944-)等等"。他们均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值得我们敬仰。

不可讳言,中法文化交流在18世纪受到了爆发于欧陆的"中国礼仪之争"事件的干扰;在19世纪中叶之后,又受到了殖民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的伤害。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急需我们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这笔遗产为世界文化交流再作贡献。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这一切凸显重要。